【编者按】衣着朴素起早贪黑奋战科研一线;踏露珠顶烈日汗洒攻关前沿;不善言谈但涉农话匣子总滔滔不绝……这是农垦科学院科研人员春与种相伴、夏和暑结缘、秋蹲试验田、冬潜钻科研,一年四季保持“科技温度”持续升温的真实写照。
为聚焦北大荒集团发展战略和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深入学习徐一戎事迹,大力弘扬北大荒精神、科学家精神,积极宣传推介农垦科学院“徐一戎式”科技专家,充分展现奋战在北大荒科技战线的农垦科学院科技专家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的新形象新作为,彰显农垦科学院为北大荒推进“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提供科技保障的使命担当,不断提高农垦科学院以及北大荒集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按照农垦科学院党委的部署要求,农垦科学院党委工作部从即日起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微信公众号开设“科研可爱人 专家展风采”专栏,陆续刊发农垦科学院科技专家个人简介事迹和工作动态,不断增强科技专家宣传的广度、深度,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激发全院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凝聚推动科技强院建设的强大力量。
高扬,男,1985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现任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参加工作以来,高扬一直从事水稻育种工作,他发扬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刻苦钻研水稻科研,奋战在科研生产一线,得到了同事们和广大种植户的广泛认可。
近年来,高扬作为子课题主持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作为项目主持人主持省重点研发计划定向委托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级和农垦总局等攻关项目10项。他参与并培育10个垦稻系列品种,自主育成3个水稻品种,即垦稻1866、垦稻1867和垦稻2066,并获得专利2项、地方标准1项,获得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论著5部。在品质育种室工作一段时间后,他毅然选择了极具挑战性的寒地杂交水稻选育工作,并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亲自指导下,开展了寒地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高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杂交稻相关知识,从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不育系繁殖、制种,柱头外露率、开花习性等专业理论入手,潜心研究、付诸实践,使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在全国知名水稻专家的指点下,他对科研技术路线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寒地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加速寒地杂交水稻育种进程,早日选出新品种,高扬秉承舍小家、顾大家的思想,主动放弃节假日进行南繁育种试验,曾连续8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使本来一年种植一季的水稻育种变成了一年三季,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高扬常年奔波于海南、湖南和黑龙江省试验基地。七月份,做水稻杂交是最煎熬的日子,湖南水稻基地水田里水温接近50℃,异常烫脚,头顶炎炎烈日,他的背部常常被灼伤。他常常脚踩一双水靴,身披一个挎包,风里来雨里去,在基地稻田里细心记载水稻的性状,将科研人员敢于吃苦、不怕吃苦的精神体现得淋淋尽。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高扬在寒地杂交粳稻育种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育成了黑龙江省独有的800S、722S、489S等系列粳型不育系,筛选出489S/DHX、157S/169等优质米组合,在黑龙江省首次实现两系杂交粳稻组合达到国家二级米标准,填补了黑龙江省两系杂交粳稻的空白,通过杂交水稻技术实现了优质、抗倒和丰产的兼顾。他主笔制定的寒地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技术规程获得了佳木斯市地方标准,为寒地优质水稻育种提供了新思路,为北大荒水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同时,他积极开展常规稻育种,在耐密型常规水稻育种取得重大突破,育成耐密抗冷新品种垦稻2066,其生产表现良好。
自参加工作以来,高扬通过勤奋工作、刻苦钻研,获得诸多荣誉。他现任国际种业科学家联合体执委、寒地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是黑龙江省D类高层次人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农垦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专家、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每年,他通过讲座、发放科技材料、电话、微信等方式,为黑龙江省垦区各水田农场开展科技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受到了农场和种植户的欢迎。
“我热爱水稻育种事业,育出好品种、种出好大米、推广好技术,这是我的人生目标。”高扬说。他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水稻科研道路上继续发扬北大荒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脚踏实地开展水稻育种攻关,积极做好科技服务,为推进北大荒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三新”科学院建设贡献应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