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可爱人 专家展风采】农垦科学院玉米育种专家王慧
所属分类:院所新闻   信息来源: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关键字:院所新闻   发布时间:2025/07/02

【编者按】衣着朴素起早贪黑奋战科研一线;踏露珠顶烈日汗洒攻关前沿;不善言谈但涉农话匣子总滔滔不绝……这是农垦科学院科研人员春与种相伴、夏和暑结缘、秋蹲试验田、冬潜钻科研,一年四季保持“科技温度”持续升温的真实写照。

为聚焦北大荒集团发展战略和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深入学习徐一戎事迹,大力弘扬北大荒精神、科学家精神,积极宣传推介农垦科学院“徐一戎式”科技专家,充分展现奋战在北大荒科技战线的农垦科学院科技专家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的新形象新作为,彰显农垦科学院为北大荒推进“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提供科技保障的使命担当,不断提高农垦科学院以及北大荒集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按照农垦科学院党委的部署要求,农垦科学院党委工作部从即日起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微信公众号开设“科研可爱人 专家展风采”专栏,陆续刊发农垦科学院科技专家个人简介事迹和工作动态,不断增强科技专家宣传的广度、深度,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激发全院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凝聚推动科技强院建设的强大力量。

1.png

“北大荒,这片广袤的黑土地,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在新时代,我怀揣着梦想,奔赴这片土地,用实干实绩为北大荒续写辉煌贡献力量。”王慧说。

王慧,中共党员,2008年从沈阳农业大学毕业后,带着对农业科研工作的满腔热情来到了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成为了一名基层科研工作者,这一干就是17年。她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北大荒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用实际行动和实干成效在黑土地上书写青春华章。

参加工作以来,王慧参与国家级、省级、地市级课题20余项,获得成果10余项,参与审定玉米、油菜新品种4个,获得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获得总局级科技进步奖多次被评为院所先进个人。

梦想是美好的,可现实却是充满挑战与艰辛。套袋授粉是玉米育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需要在高温闷热的玉米地里长时间作业。每年七八月伏天,玉米育种试验田里热得像蒸笼一样,为了获得最佳的授粉效果,王慧始终坚持在玉米地里进行套袋授粉作业,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担当。经过10多年的坚持与努力,王慧参与选育出白糯玉米——垦糯1811,该玉米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诸多优良特性,一经在农场推广,其特殊的口感受到了一致好评,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

为了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2011年王慧提出南繁育种的计划。她顾不上大病初愈的母亲,在试验地点不明确的情况下,只身来到海南,克服各种困难,终于把种子播进地里,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让刚刚冒芽的种子淹没在水中,她冒着大雨组织工人挖沟排水,保证了种子安全。面对南北方玉米病虫害巨大差异,她潜心钻研学习,请教当地农户,出色地完成第一次南繁育种工作。多年来,她与技术团队往返哈尔滨与海南两地育种,致力于研究寒地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利用三系配套技术解决玉米制种中人工去雄无法避免的问题,不仅有效提高了种子的品质,而且大大降低制种成本。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慧不忘初心,积极投身科研一线开展科研攻关,主动深入生产一线参与科技培训、现场指导农户,为农户提供科技服务,她用汗水和智慧浇灌收获,以实干担当笃定前行,为北大荒现代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Copyright@200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制作维护 
联系方式:情报所(0451-55399367) 院办公室(0451-55399306)
黑ICP备11005260号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分辨率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