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衣着朴素起早贪黑奋战科研一线;踏露珠顶烈日汗洒攻关前沿;不善言谈但涉农话匣子总滔滔不绝……这是农垦科学院科研人员春与种相伴、夏和暑结缘、秋蹲试验田、冬潜钻科研,一年四季保持“科技温度”持续升温的真实写照。
为聚焦北大荒集团发展战略和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深入学习徐一戎事迹,大力弘扬北大荒精神、科学家精神,积极宣传推介农垦科学院“徐一戎式”科技专家,充分展现奋战在北大荒科技战线的农垦科学院科技专家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的新形象新作为,彰显农垦科学院为北大荒推进“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提供科技保障的使命担当,不断提高农垦科学院以及北大荒集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按照农垦科学院党委的部署要求,农垦科学院党委工作部从即日起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微信公众号开设“科研可爱人 专家展风采”专栏,陆续刊发农垦科学院科技专家个人简介事迹和工作动态,不断增强科技专家宣传的广度、深度,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激发全院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凝聚推动科技强院建设的强大力量。
臧家祥,男,198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副研究员,硕士学位。2010年,臧家祥从东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在东方集团下属龙坤水稻研究所任所长助理,2011年来到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从事水稻育种工作。在水稻科研工作中,他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实践,踏实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臧家祥从工作起就积极投身到农业科研工作中,立志为寒地水稻事业作贡献。在课题主持人带领下,他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具体承担每年上千份选种材料的种植和调查记载工作,从选种、播种到大田种植,都能做到精确无误。他虚心向水稻研究所老同志学习,刻苦钻研,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每年7-8月水稻抽穗高峰期,他几乎每天进行水稻生育期记载,观察水稻特征特性,到了水稻杂交时期还要在30多摄氏度的环境里进行水稻杂交工作,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他始终坚持忘我工作。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放弃了许多节假日时间,开展水稻育种,为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依据。在生产示范工作中,臧家祥心系农民,为了使农民尽快掌握新品种栽培技术,他走农场、串乡村,经常到农场和佳木斯广播电台讲课,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打成一片,热情主动为他们讲授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做到把好品种示范到哪里、就把新技术带到哪里,认真履行了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职责,赢得了农民良好口碑。
自工作以来,臧家祥先后参加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寒地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新品种选育与示范》和《粳稻耐冷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优质早熟高产水稻新品种垦稻20示范推广》课题研究工作。在试验研究工作中,无论是田间调查还是室内考种,对每份材料、每粒种子都用认真、严谨的科研作风做好技术分析与研究对比,常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至今,臧家祥作为主要完成人选育垦稻24、垦稻27、垦稻30、垦稻31、垦稻32、垦稻33、垦稻34、垦稻1918、垦稻90、垦稻17113等优质水稻高产品种10余个。臧家祥还积极参与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全省水稻生产提供了保证,同时促进了农民增收。
与时俱进,争当正能量传播者。臧家祥为适应新媒体时代农技培训模式需求,摸索出“田间实验室+情景短剧”的短视频培训模式,同时开发出适合农户科学施肥使用的智慧施肥小程序,开创“云端问诊”服务,带动农业升级。他在自媒体平台原创农业科学技术指导及解决方案等短视频79条,总浏览量月约45万次,通过短视频、直播为许多种植户解决了田间难题、风险预警、单产提升等方面问题,对自主研发品种的宣传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包括垦稻1918以较高的价格完成品种转化的宣传案例,展现出新媒体时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担当。
臧家祥踏实苦干,兢兢业业,严谨求实,不断进取,在垦稻20的推广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不仅在产量上有所突破,而且2013年获得佳木斯市农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8年、2019年获得农垦总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2024年获得智慧育种软件著作权1项,有效提升了育种工作效率。他还曾多次获得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如今,他将把过去取得的成绩作为鞭策自己再创佳绩的动力,继续脚踏实地深耕水稻育种科研,用智慧和汗水努力谱写科研攻关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