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简介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隶属于北大荒农垦集团的公益一类副厅级事业单位,拥有哈尔滨市和佳木斯市两个院区,内设机构23个(含14个研究单位和9个机关部门,均为副处级),是集农业基础性研究和应用于一体的、成建制的科研单位,涵盖农作物育种、栽培、植保、农业机械、畜牧兽医、科技信息、电子技术、测试化验、农机鉴定等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全院有在职科研人员352,全院在岗职工357,其中博士7人,硕士141人,本科157人,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7人。建院以来有1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5人享受省级政府特贴,现有省及总局级领军人才梯队16个,形成黑土地保护利用、现代种业、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等多领域领军人才梯队。
现拥有国家、省部级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和实验站、农业科学观测站、实验室、检测中心、工程中心等各级各类平台25个。承担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干燥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省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等多项检测职能。
建院45年来,以“寒地水稻之父”徐一戎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接续奋斗,创造、创新了一项项科研成果。截止到2023年年末,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项目)1573项,鉴定(验收)科技成果864项,共培育水稻、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新品种300个。获国家、省部、农垦总局等各级各类科技奖励400项。获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22项,制定各级标准7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35项,58个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目前农垦科学院积累水稻种质资源3000余份,玉米品种资源9500余份,大豆种质资源5200余份,小麦种质资源1000余份,大麦种质资源3000余份。
农垦科学院党委始终秉持依托北大荒、依靠北大荒、依赖北大荒的“三依”理念,创新“12345”党建工作模式,实施“五廉工作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创新学习、人才聚集、开放协同的“三新”科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提供强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