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线一帮一》直播问答文字版-水稻问答汇总
所属分类:科技助农   信息来源: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关键字:直播问答   发布时间:2020/10/31

《科技在线一帮一》

水稻种植技术问答

 

1.备春耕必备小知识

1.1目前秧盘选择有什么要求?

    答:我国机插秧育秧秧盘按材料类型分有硬盘和软盘,按培育秧苗类型可分有毯状苗育秧盘和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一般要求盘底开有直径23毫米的透水孔,透水孔的总面积占盘底面积的6%-9%,过少或过多都不利于秧苗的培育;立边不低于25毫米。

1.2目前水稻生产为什么还要坚持浸种催芽?

    答:水稻浸种催芽只是播前种子处理的两个环节,之前还有初选、晒种、比重选等环节,实施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每个环节上的一致性,逐步积累出秧苗具有较高的整齐度。

    具体到浸种可以使种子吸足水分,促进生理活动,增强呼吸作用,使蛋白质由凝胶状态变为溶胶状态、淀粉由多糖变为单糖,保证生长点的吸收;同时浸种可以降低抑制发芽物质的浓度。催芽环节主要是要克服种子芽势间的差异,保证出芽整齐。

    另外,目前为了防止恶苗病,浸种过程也是必要的。

1.3苗床水分管理的原则?

   答: 苗床水分管理可以分为播前的水分管理和苗后的水分管理两部分。播种前的水分管理易采取两次完成,第一次在播种前34天,浇足浇透;第二次在播种当天补水。在种子根发育期一般不浇水,如秧田湿度过大或局部过湿时白天撤膜散墒,晚上再复上地膜,露种处要适当复土。在第一完全叶伸长期水分管理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一般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状态。在离乳期水分管理做到三看浇水,即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叶尖是否吐水,三看午间心叶是否卷曲,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心叶叶尖不吐水或午间心叶卷曲,则在早晨八时左右浇水,一次浇透。在移栽前准备期水分管理重点是在保证秧苗不萎蔫的情况下不浇水,控水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

1.4机械插秧适宜的播量?

    答:从目前水稻品种的千粒重看,大部分为2627克,按照高产栽培的要求每盘(按秧盘内径长××,分别为58×28×2.8计)的芽谷播量不易超过125g。考虑到千粒重和芽率的差异每平方厘米落籽数应控制在2.5左右。

1.5为什么要坚持置床施肥?

   答:旱育壮秧在肥料管理方面力求“平稳促进”,一般施肥分为四个步骤完成,即置床施肥、床土施肥、苗床追肥、插前带肥。置床施肥是苗床肥力管理的一部分,是利用秧苗根系的趋肥性达到根系伸长,保证盘根效果的重要措施。有研究置床施肥后,秧苗的干重提高8%以上。中等肥力的标准大棚,可以施尿素6kg、磷酸二铵15kg、硫酸钾8kg

 

 

1.6苗床调酸的好处?

    答:苗床的酸碱度控制在pH=4.55.5是旱育壮秧的基本条件之一,其好处有三:(1)能够抑制病菌的活性;(2)能够提高杀菌剂的效果,如恶霉灵的杀菌效果,必须在酸性环境下得以发挥;(3)活化土壤营养,如铁、锰等。目前大部分壮秧剂的调酸能力和酸度的持续性都有限,所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补施。

1.7苗床温度管理的原则?

      答:温度管理是育秧期间的日常管理活动,主要手段就是利用通风调温、控湿。总的原则是:高温出苗、适温管控、低温炼苗。具体是播种到出苗床温不超过35℃,超过此温度时打开大棚两头开始通风;第一完全叶伸长期 床温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过28℃;离乳期床温控制在2022℃之间,最高不超过25℃,四叶伸展期要大通风,夜间温度大于10℃时,可以昼夜通风。但要注意防止低温冷害,若夜间温度低于10℃时,要及时盖好大棚。

1.8插秧时泥温和水温应该是多少?

答:准确的确定移栽始期是“水稻计划栽培”的内容之一。根据水稻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移动习性:即气温在15℃以上(含15℃)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产物转运;13℃时只能进行产物转运这一规律,从农时的角度讲,水稻移栽的适宜时间为当地气温稳定达到13℃时,“花打水”状态的本田泥温可以达到14℃(含14℃),此时环境温度能够保证水稻“库、源、流”的基本需要。

 

1.9水稻一级分蘖、二级分蘖、出生情况,怎么看?

    答:水稻的分蘖发生在基部节间极短的分蘖节上,主茎上的分蘖称为一级分蘖,一级分蘖上的分蘖称为二级分蘖,以此类推。分蘖的发生依据N-3规律(叶蘖同伸规律),即主茎第N叶生长,第N-3叶上的分蘖同步生长。在高产田中,第6叶的同伸分蘖对产量贡献最大,即第3叶分蘖,3叶蘖的发生率和分蘖质量对产量影响极大,因此,在生产上要重视该叶分蘖的生长。

1.10水稻六叶期叶龄的识别方法?

   答:1)点记叶龄法。该方法适用水稻整个生育周期,且为最准确测定叶龄期的方法。移栽后,选择几穴便于观察的若干株稻苗,插上一根较高的木条做定位标志。寒地水稻的栽培,现行推广中苗(叶龄3.1~3.5)移栽,第3叶都完全打开。这时,用红色油漆,或红色油漆笔,准确、统一点记在各株幼苗主茎的第3片叶子上,以后随之水稻的生长,跟踪点记主茎579叶。

2)种谷偏向法:在5叶之前使用,具体为从田里拔出一穴稻苗,洗净根部的泥土,找出带有种谷粒的稻苗,种谷一侧着生的叶子为单数叶,即135叶;找到第3叶,其对生的上一叶就是第4叶。需调查10株以上,以多数为准。

3)叶脉偏向法:田间水稻6789叶期,可用叶脉偏向法快速识别叶龄。具体为面对叶片正面,主叶脉偏向观察者左侧的为双数叶,反之为单数叶;使用叶脉偏向法识别叶龄有误差,要调查10株以上,以多数为准。

4)倒数叶龄值法:在水稻最后4片叶生长期,可用倒数叶龄值法。具体为剥开主茎里面有小穗,包裹小穗的叶片是剑叶,包裹剑叶的叶片是倒二叶,以此类推。

1.11水稻搅浆整地有时候根长的不好,有什么更好的整地方法吗?

答:稻田土壤的物理性质影响到水稻根系生长状况,土质过软或过硬均不利于根系生长。搅浆后的土壤颗粒沉降状态影响耕层土壤物理性质。因此,关键在于是否达到沉降标准,即池内泥面用手指划沟后泥浆缓慢恢复为插秧最佳状态,不成沟则沉降时间过短,不能插秧。反之,沉降时间过长,插秧深度不够,易漂苗。

1.12水稻割晒对出米率有什么影响?

   答: 稻谷反复干湿易致大米碎裂,降低出米率。分段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达到标准后若未及时脱粒,如遭遇阴雨潮湿天气会导致稻谷反复干湿,降低出米率。因此,割晒的关键是勤测稻谷含水量,达到含水量标准后立即脱粒。

1.13移栽前三带技术标准、注意事项

   “三带”下地已经被“四带”下地取代;“四带”主要指:带肥、带药、带菌、带硅。“四带”目的 预防水稻插秧后“大缓苗,预防水稻初期潜叶蝇,达到抗寒强、返青快、分蘖多”

“带肥”为高磷肥,过去为磷酸二铵(125克/平方米),用于抗低温促进分蘖。“带药”为杀虫剂,防治初期潜叶蝇。“带菌”主要指生物菌剂,用于提高抗低温能力,预防冷害,返青快。“带硅”小颗粒硅可发挥其主动吸收的特点,增强秧苗抗逆性。

2.种子处理

2.1种子包衣后浸种用药怎么用?用量是多少?

答:由于2017年相关地域恶苗病就出现大面积发生问题,2018年提出配套技术防治恶苗病,

针对恶苗病等种传病害,单一通过包衣不能保障防病效果。因此应使用相应配套技术进行浸种。按推荐剂量进行种子包衣后,用25%亮地2000倍液+垦粳®·益3000倍液浸种,浸种5~7天,温度11-12℃。

2.2种子不包衣,只用好的浸种药浸种催芽可以吗?效果好吗

答:针对恶苗病等种传病害,单一通过包衣不能保障防病效果,但包衣后种传病害的防治效果较不包衣普遍提高。因此在不包衣的条件下,建议使用相应配套技术进行浸种。按推荐剂量进行种子包衣后,用25%亮地2000倍液+垦粳®·益3000倍液浸种,浸种5~7天,温度11-12℃。

 

 

 

 

 

 

 

 

 

3.栽培技术

3.1水田春整地,清水封地好还是浑水封地好?

答:噁草酮使用浑水封地,其它药剂均清水封地。如噁草酮类药物也使用清水封地,需加入沉降剂。

3.2水稻育苗覆土调酸,消毒的标准是什么?

答:覆土:标准为0.7-1cm。

调酸:需根据实际测量后计算使用。分为制床调酸及摆盘调酸。不同产品的酸,施用量存在一定差异。例如,部分固体酸在土壤条件为pH=6 时需约20g每盘,而pH=7时则需约20-30g每盘,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3.3现在有苗床用的返青肥,插完秧后不用返青肥可以吗?

答:不可以,会导致分蘖减少,须严格按照氮肥4:3:1:2的比例施用。

3.4水稻育苗的盘土厚度?苗床上铺沙子的优劣?

   答:每盘2.5-3公斤底土即可;床上不能铺沙子,一是不保水,二是温度过高,三是保肥效果差。

3.5苗床在什么时候用生根剂效果最好?

答:生根剂是一类较好的产品,但由于生根剂使用剂量均为分浓度,很难控制,所以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建议使用生根剂。

3.6苗床壮秧剂和菌剂能混用吗?

答: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建议混合施用,菌剂等调节剂使用过多可导致秧苗磷中毒等现象的发生。

3.7苗床播种密度多大合适

答:播种密度要适当,在肥药措施合理的情况下,机插中苗每盘育秧盘(0.167平方米)125克芽种较为合适。

3.8生物菌剂能和杀菌剂混用吗?

答:可以用,杀菌剂靶向不是杀生物菌剂中的菌。

3.9稻苗超高但根系不发达是什么原因?

答:徒长苗,育苗过程中未经过低温炼苗;另外,壮秧剂中的调节剂不可乱用,可能含有赤霉素,也会导致徒长。

3.10通风炼苗是在太阳出来之前还是之后

   答:寒地水稻旱育秧田通风炼苗时间为出苗后每日早上5点半开始。

3.11矮壮素对水稻的影响,有用吗?需要注意什么?

答:矮壮素需喷雾使用。对水稻米质影响较小,但需拔节前7天使用,否则无控制节间长度的作用。

3.12底肥不施用氮肥,后期施用氮肥可以吗?

答:原则是不可以的,氮肥要根据土壤氮肥释放曲线和水稻需肥曲线来决定施,氮肥要四次施肥(4:3:1:2);基肥要施入水稻全生育期40%氮肥、100%磷肥、70%钾肥;

3.13侧深施肥怎么操作?用了测深施肥还用扬返青肥吗?

答:多数农场使用侧深施肥机。测三深五,提高肥料利用率10-15%。配合垦粳·7G可减肥17.7%-30%;使用侧深施肥后不需要再扬返青肥。

 

3.14侧深施肥的二遍分蘖肥用扬吗,6月几日扬?

答:用测深施肥后,分蘖肥、返青肥,都不需要使用,在有效分蘖临界叶位后,适用调节肥。水稻倒四叶的生长过程中不宜多,按氮肥施用4:3:1:2计算,为全部氮肥用量的10%,长势良好的地块可以不施。

3.15不施用钾肥,而改为喷雾钾肥,效果有区别吗?

答:不是不使用,后期喷雾磷酸二氢钾,使氮磷钾全年施用量总体上达到比例为2:1:1.5~1.8即可。

3.16水稻施用锌肥有什么作用?

答:盐碱地缺锌,锌肥在水稻生长合成上是不可缺失的,并能合成叶绿素。在缺锌的盐碱地施用锌肥,对水稻有明显增产效果,提高叶绿素合成,防治早衰。

3.17硅肥对水稻的作用,硅肥啥时候施?亩施多少斤?大棚中怎么用?

答:硅肥既可以作肥料,提供养分,又可用作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此外,还兼有防病、防虫和减少毒害的作用。具体作用如下:

(1)硅是水稻吸收最多的元素

(2)硅肥使株型挺拔,提高叶绿素及光合作用

(3)硅肥能减少病虫害及农药用量

(4)硅肥能够提高水稻抗倒伏和根系氧化能力

(5)硅肥能调节叶面气孔开闭及水分蒸腾,并具有抗旱、抗干热风及抗低温的能力。

(6)硅肥能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和作物的结实率

(7)硅肥能增强花粉的活力,增加瓜果类作物的成果率。

(8)硅肥是保健肥料,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盐基,促进有机肥分解,抑制土壤病菌。

(9)硅肥能防治重金属对农田污染,降低铁锰的毒害作用,也能防治硫化氢、甲烷等对作物根系的危害。

(10)硅是品质元素,有改善农产品品质的作用,使产品色香味俱佳,且耐贮存及运输。

在基施用25公斤/亩硅肥或在在移栽前一天,做好秧苗“四带”,一带肥(高磷肥),二带药(噻虫嗪、艾美乐等),预防潜叶蝇,三带增产菌(益普等),壮苗促蘖。四带小颗粒硅肥。

另外,硅肥的使用方法与含量、成分、颗粒形态等相关。在大棚中使用参照以下方法:含量较高12kg,360平方米;含量极高可7kg,360平方米。

3.18施用第一遍返青肥用多元尿素行吗?这种尿素肥效时间长吗?

答:不建议使用,其中的磷肥等会导致藻类的产生。复合肥使用要经过细致的计算,换算成氮肥、二铵和钾肥具体含量。

3.19水稻抗倒伏的措施?

答: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种植抗倒伏品种。

(2)合理的耕作制度合理(秋翻地),黑色越冬,增钾耕层深度。

(3)控氮(减氮)、稳磷、增钾、施硅肥。同时,准确把我施肥时期,调节肥使用时间不准确,肥效反应在拔节期,导致节间拉长。此外,拔节期间不能长期深水不晒田,施肥后应及时晒田。

(4)合理密植、合理灌溉。

(5)用复合剂型,统防统治,防治纹枯病和小球菌核病。

3.20封闭药和尿素施用后,几天可以排水呢?

答:一般5-7天即可。超过5天后,池内水中含封闭药量较少,大多被土壤胶体吸附不会随水流出。

4.产量问题

4.1水稻产量构成

产量=收获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1000000 )=收获穗数(壮秧)×穗重(后四片叶)

4.2水稻高产的技术途径?

提高作物产量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光能利用率,水稻产量来自三个90%以上,即:

(1)水稻产量的95%以上来自光合产物,即空间营养;不到5%来自土壤的各种营养。

(2)高产水稻产量的90%以上,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产物。

(3)水稻产量的90%以上来自叶片的光合产物。

栽培技术的实质就是:调整叶片的面积、受光态势、内含素质,以提高光合能力。

施肥,尤其是氮肥,是调整叶片最有力的手段,在某种意义来说,提高栽培技术就是用肥调整叶片的技术。

4.3水稻抗倒伏的措施?

答: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种植抗倒伏品种。

(2)合理的耕作制度合理(秋翻地),黑色越冬,增钾耕层深度。

(3)控氮(减氮)、稳磷、增钾、施硅肥。同时,准确把我施肥时期,调节肥使用时间不准确,肥效反应在拔节期,导致节间拉长。此外,拔节期间不能长期深水不晒田,施肥后应及时晒田。

(4)合理密植、合理灌溉。

(5)用复合剂型,统防统治,防治纹枯病和小球菌核病。

4.4水稻减产

根据产量构成公式:产量(斤/㎡)=穴数(穴/㎡)×穗数(穗/㎡)×实粒数(粒/穗)×千粒重÷1000÷500,从公式可以看出产量与穴数穗数千粒重有关。

影响穗数因素有秧苗不壮、插秧过深、施肥时期不准确、水层过深、分蘖减少、恶苗病、药害、虫害、前期阶段性低温等。

如果每穴穗数减少1穗、2穗、3穗⋯⋯,产量产量相应递减。每穴穗数减少1穗,产量每公顷减少0.5吨;每穴穗数减少2穗,产量每公顷减少1吨;每穴穗数减少3穗,产量每公顷减少1.5吨⋯⋯

影响每穗实粒数因素末施用保花肥、障碍性冷害造成空壳、虫害、病害等。产量因素构成中每穗实粒数对产量贡献起关键的作用,每穗实粒数少5粒、10粒、15粒⋯⋯,产量相应递减。每穗实粒数减少5粒,产量每公顷减少0.8吨;每穗实粒数减少10粒,产量每公顷减少1.5吨;每穴减少15粒,产量每公顷减少2.34吨⋯⋯

影响千粒重因素有越区种植、贪青晚熟、穗肥没施、病害、过早撤水等。千粒重减少1克、2克、3克⋯⋯,产量相应递减。千粒重减少1克,产量每公顷减少0.5吨;千粒重减少2克,产量每公顷减少1吨;千粒重减少3克,产量每公顷减少1.5吨⋯⋯

4.4.1每平方米穗数减少(每穴数的减少)有那些主要因素?

答:主要原因在于分蘖数量不足、药害和恶苗病。

造成分蘖数量不足的原因包括:秧苗不壮、插秧过深、施肥时期不准确、水层过深、晒田过早等。

4.4.2每穗粒数减少什么原因导致的?

  答:(1)水稻颖花退化;(2)水稻孕穗期(减数分裂)遇到17度以下低温造成空壳。

4.4.3水稻干粒重减少是什么原因?

  答:(1)水稻跨区种植;(2)水稻抽穗后喷施大量元素面肥。

4.4.4为什么要保证后四片叶的完整呢?

答: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度如下:(1)剑叶: 52%;(2)倒二叶: 22%;  (3)倒三叶: 7.7%;(4)倒四叶: 17.7%。

 

 

 

 

5.病虫草害防治

5.1苗床防病什么时候喷,喷几次?

答:2次。第一次,浇透底水播种前或播种后一次;第二次,在水稻1.5-2.5叶期。选用含有噁霉灵、甲霜灵的单剂或复混制剂。

5.2苗后用药,杀草剂拌化肥里使用可以吗?

答:尽量不要使用这种方法;苗床除草更不可以,要按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封闭。

5.3稻床棉腐病怎么防治?

答:使用甲霜灵或精甲霜灵进行防治。

5.4稻曲病的防治

答:在黑龙江第一、第二积温带发生。发病前茎叶喷雾,含有铜制剂的杀菌剂或戊唑醇进行防治。

5.5纹枯病用什么药防治效果最好?

答:由于预防纹枯病时期也是水稻田间混合病害防御时期,建议大家综合防治。剑叶露尖(10.1叶)期 ,推荐选择30%嘧菌酯戊唑醇(剑农富)、拿敌稳、戊唑醇、禾技、满穗、爱米、爱苗等。

剑农富(30%)推荐用量为40g/亩,可防治纹枯病、秆腐菌核病。

5.6野慈姑、水葱、雨久花、泽泻怎么防治?

答:以上杂草属于难治杂草。

(1)水整地结束选择恶草酮类的药剂(浑水)均匀喷洒,抑制住杂草,让球茎繁殖下降。

(2)第二遍用药:插完秧15-20天后,如果稗草2.1叶期(二叶一心),选择对稗草效果好的,选择如有机磷类除草剂;如果稗草1叶1心用酰胺类除草剂,与乙氧磺隆、吡嘧磺隆再加助剂;如果无人机喷雾前提必须经过权威部门实验测试,不是所有的药剂都能都能无人机茎叶喷雾,因为无人机一垧地8升-20升水,需要大量数据总结研究,否则就是刺溜。

(3)如果还有三棱草慈姑等杂草,就是6月25号茎叶喷雾,阔叶用灭草松,有稗草就加苯达松、灭草松,氰氟草酯等,也可添加10g/667㎡二甲四氯(56%),不用排水。(需要专家确认一次)

(4)收货后打灭生性除草剂然后配合黑色越冬。

野慈姑、水葱、雨久花、泽泻怎么防治?

5.7秋季水稻灭生性除草剂应用注意要点是什么?

答:灭生性除草剂可使用“农达”等,喷施后应及时翻地,保障黑色越冬。

5.8水稻地芦苇怎么防治?

答:农达、草甘膦。按药剂使用说明带手套用手涂抹于芦苇。

5.9牛毛毡用什么药剂防治?

答:合理耕作,磺酰脲类(吡嘧磺隆等)插后使用。

5.10有机水稻苗床病虫害防治技术?

答:所有的经登记的农药化肥,均符合A级绿色食品,但使用时应限时限量。除草剂可使用“稻康”等产品;双A级绿色食品种植,需降低化肥使用量或不使用化学肥料,可使用垦粳·7G增效生物肥。

5.11防治青枯病和立枯病,哪个环节最重要?

答:调温:水稻1.1叶期不超28度,水稻2.1叶期不超25度、水稻3.1叶期不超22度。

控水:三看浇水、除草可采用封闭或茎叶喷雾都要按标准操作。其中,低温炼苗和1.5叶到2.5叶期施药最为重要。

防病:(1)床土与置床调酸;

(2)床土拌匀壮秧剂。牢记在寒地壮秧剂中杀菌剂含量不能满足水稻育苗期防立枯病(除正常年份外);

(3)从出苗那天起,低温练苗(早上5点半开始);

(4)浇透底水播种前喷施杀菌剂,如32% 明沃或垦粳∙系列防病组合篇等;

(5)水稻1.5~2.5叶期,是防治最佳时期。

 


Copyright@200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制作维护 
联系方式:情报所(0451-55399367) 院办公室(0451-55399306)
黑ICP备11005260号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分辨率1920*1080